咨询电话

0773-7261520
19178342989

招生老师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首页

国际本科概况

专业设置

境外合作院校

报读指南

网上报名

录取查询

联系我们

公共服务

学校动态

学院新闻

QQ咨询
微信咨询
关注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校动态

光明网报道:桂林理工大学学子:走基层出国门,用脚步共绘五彩假期

发布时间:2018-09-20 13:26:34 浏览次数:

桂林理工大学学子:走基层出国门,用脚步共绘五彩假期

 

  2018年暑假,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深入实施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动员万余名师生,组织了100余支实践团队,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奔赴国内外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社区和广大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知世界形势,认识国情区情,了解社情民意,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过硬和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在海外,用世界眼光看今日中国
  谈起第一次出国的学习经历,已经回国好几天的蔡江涛依然激动不已,“这次到德国学习,拓展了视野,看到了不同国家的发展,体验了不同的文化,通过体验与对比,我感受到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我也相信这样的经历能给我今后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蔡江涛同学参加的是德国“工业4.0”学习团。该学习团组织了10名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远赴德国开展为期2周的考察,主要考察德国现代工业制造发展情况。在考察学习过程中,蔡江涛对位于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总部印象深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整个生产车间,整条动力安装线可以完成所有车型的安装任务,智能化程度很高。德国的‘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而中国制造的核心则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我们中国强起来的重要体现。”
  异国归来话收获。“祖国强起来了”,这是参加“桂工百名学子看世界”实践项目学生的共同感慨。该项目是桂林理工大学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的子项目,2016年起开始实施,迄今已组织400余名学生前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在向记者介绍这个项目时,该校团委书记周国桥是这样说的: “桂工百名学子看世界是学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创新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力举措。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拓展了实践育人工作的平台,开阔了学生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深刻了解和掌握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思想的丰富内涵,促使学生在看世界过程中牢固树立四个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思在中国,听领航人讲新潮新变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从广东开始,以点带面,全国上下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上个世纪末,南下广东的浪潮裹挟着年轻人去广东寻求机遇,其中不乏桂林理工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暑假,依托学校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中的“千名桂工学子看中国”项目,该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赴广东学习调研团到广东校友企业参观,听亲历者们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的可喜变化,读懂中国发展大趋势。
  张益众是该校广州校友会副会长,90年代大学毕业不久后,就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发展,创办了广州优丽可化工有限公司。
  “90年代的广东因为政策和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势头非常好,但是化工产业刚起步,因为以前没那么重视科研。”他告诉队员们,自己从小生长在广西农村,基于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决定到广东打拼。为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在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张益众把曾经不善言谈的自己锻炼成了“活跃的人”。
  在该校1998届毕业生陈礼桐担任总经理的莱倩国际化妆品公司是广州本土精细化工领域的佼佼者,创始人谢腊梅也是科班出身,她凭着出色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组建了优秀的研发队伍,与各国研究中心建立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打造国产彩妆自主品牌。她坦言,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民营企业走不到这一步。
  “在莱倩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上,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和高标准。”来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践团队员梁文杰注意到,在进入车间前,陈礼桐总经理特意让队员们穿上了隔离服,还一一为队员们说明了车间生产洁净标准、产品净重和包装规格等,并强调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重要性。“在参观考察过程中,公司总经理陈礼桐学长跟我们说,在化工和很多领域,比拼的是技术,是质量,中国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一定会让我们的科技创新得到新发展。”梁文杰这样告诉记者。
  “新时代催生了新思想,通过走访学长企业,聆听他们的经历,对我们来讲就是一堂生动的教学课堂,了解到了行业发展前景,近距离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我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梁文杰在总结考察实践收获的时候说。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陶剑飞表示,深入调查和了解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的创业历程,体验一线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变化,学生们对专业,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真实的认识,能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更加坚定学好专业投身建设一线的思想。
  行在广西,知建区六十扶贫大计
  灌阳县地处湘桂边界,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群山环绕,是桂剧的发源地,世界瑶族的发祥地,集老少边山穷为一身,是自治区级贫困县。桂林理工大学在该县共有6个定点对接扶贫点,如今已累计派出两任共12名教师到该县担任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依托学校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的“万名桂工学子看广西”项目,学校每年派出多支实践团队到灌阳,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并在实践中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需求,参与人民的生产,服务广西的发展。这个夏天,桂林理工大学学生骨干组成的青春扶贫接力专项团队,走进顺溪村开展的“红色筑梦之旅,服务精准扶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跟随驻村第一书记边晓杰通过开展扶贫政策宣讲、产业发展调研、文化活动交流等深入了解贫困村致贫原因及脱贫举措。
  “要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能够免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现在我们家里的洋鸭养殖厂目前每年能够出栏10万多羽,每年盈利4万余元!”在参观顺溪洋鸭养殖场时村民刘超高兴地对大家说。刘超是顺溪村的典型贫困户,作为90后的他已经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家中有五口人,人均却只有八分左右田地,2015年精准识别中识别分数只有57分。
2016年,刘超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学校结对帮扶联系人的帮助下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开始了洋鸭养殖,在村里办起了养鸭场。经过1年多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并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发展养鸭产业,终于在2016年底成功脱贫。谈到脱贫的过程,他感慨道,“我有手有脚,就不能靠别人,而且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脱贫路子越走越宽,只要能吃苦、肯做事,日子就一定有奔头。”
  “扶贫先扶志,贫困户的斗志树立起来了,观念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他们也就不会坐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顺溪村驻村第一书记边晓杰颇为感慨地对同学们说。
  在采访中,队员了解到,像这样自力更生的贫困户顺溪村还很多见,大家有干劲,政府给支持,不少贫困户都有了自己可以依赖的产业。“面对一些没有劳动力的深度贫困户,村里主要依托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他们脱贫。比如村里成立的白玉蜗牛特色养殖基地,吸引了不少村民入股。在了解到白玉蜗牛发展前景后,我们积极向后盾单位桂林理工大学争取,获得了20000元扶贫资助资金,帮助村深度贫困户以入股分红、代养收益形式加入白玉蜗牛养殖合作社。这样一来,村民变成了股民,资金变成了股权,深度贫困户一下子也有了盼头。”在问及深度贫困户发展问题时,第一书记边晓杰向大家介绍。
  在实地走访了贫困户后,同学们更是看到了村民们脱贫的决心和致富的信心。同样来自广西农村的实践团成员黄亲同学感慨到:“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农村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乡村振兴正在给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过去的穷山僻壤正在变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我亲眼看到了也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