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773-7261520
19178342989

招生老师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首页

国际本科概况

专业设置

境外合作院校

报读指南

网上报名

录取查询

联系我们

公共服务

学校动态

学院新闻

QQ咨询
微信咨询
关注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校动态

广西日报报道我校:让立体思政课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9-07-03 11:18:50 浏览次数:

课上深入学  网络灵活学  外出体验学
桂林理工大学:让立体思政课活起来

广西日报   2019-07-03    ■ 本报记者 奚振海  通讯员 焦 艳

 

   广西日报链接:http://gxrb.gxrb.com.cn/html/2019-07/03/content_1610023.htm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桂林理工大学秉持以学生为本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创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网络教学和体验教学为补充的“课堂 网络 体验”立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

    “思政课改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要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守好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杰教授说。

 

  A 深化课堂:对接需求有触动

    谈到思政课,往往会有人觉得枯燥、没新意。桂林理工大学致力于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改变“照本宣科”的课堂印象,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使内容实起来、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打造精彩走心的思政课堂。

    要让思政课入心,读懂学生、把握需求是第一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强调针对性,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教材难点,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疑虑。只有了解他们心中所想,方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思政课才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英教授说。该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课堂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做到在教学上“精准输出”。

    通过探索“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理论教学“要精,要管用”,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突破教材重点难点,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起来,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采取“建立小组,开展生生合作——选择问题,师生互动推进——展示成果,共同分享评价”的三部曲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为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除了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专职教师队伍外,该校还聘用辅导员、党政干部、社科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形势与政策的专题讲授、实践教学的指导及学生关注问题的收集整理等。

 

   B 活化课堂:理论学习有温度

    “你所知道的十九大精神有哪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李海霞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结合“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历史性变革”“两个阶段”等热门词汇,在“雨课堂”平台上踊跃畅谈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这是该校加强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的一个鲜活场景。这种生动平实、接地气、高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这是以往思政课的写照。填鸭式灌输方法、“一言堂”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个体需求和思想特点,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用手机上课,挺有意思的,师生的互动性加强,老师也能及时解答不懂的知识点,而且还可以现场完成课堂练习,课后再翻看PPT复习,同学们整体学习效率提高很多。”该校地球科学学院2018级学生黄钏说。以前一上课同学们就“埋头苦干”,现在“最没劲”的课不再沉闷,从学生低头看手机到抬头看屏幕,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让理论课更加有温度、有触感、有质量。

    “网络教学课前将教材基础理论的课件、微课、相关背景知识和音频视频等资料推送给学生,课后提供参考书目、小测试以及教学反馈等,布置具体学习任务,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育人。” 梁英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了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间的沟通桥梁,加强了师生互动,让思政课永不下线。

 

  C 悟化课堂:现场体验有收获

    思政课的生命力不只在课堂上。桂林理工大学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题精心设计了“行走课堂”,围绕灌阳红色教育资源、绿色生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实践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亲身体验有机结合,使思政课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

    党史国情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课题。桂林理工大学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把思政课课堂搬到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和灌阳县新圩阻击战旧址,举行“信仰的力量、精神的传承”“以长征精神为指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教学,彰显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底色。

    近年来,该校还投入120万元筹建了广西高校首个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场教学和体验参观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基地“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馆”。“一张张照片见证着历史的峥嵘岁月,桂林保卫战中守城将士孤军奋战,英勇抗击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缅怀先烈,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展馆讲解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余晓敏说。

    收稻谷、摘草莓、清洁乡村、走访田间农户……学生只有深入基层、亲身参与,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认知。桂林理工大学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等时间走进农村,上一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体验课。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甘广南感慨:“知行合一让我及时检验自己对课程的学习程度和掌握情况,查缺补漏,巩固新知。”